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艺考知识 » 正文
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顶部

张家界旧水溪(上虞声乐培训)

 人参与  2023-02-06 08:41:27 11:28  分类 : 艺考知识  点这评论
张家界旧水溪(上虞声乐培训)

目录:

张家界旧水溪

上虞声乐培训

绍兴新昌旅游景点

张云霞越剧表演艺术家

4行5字的古诗

张家界旧水溪

张家界旧水溪

1、琵琶溪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西部,有说是因为水流常年不息,发出叮咚之声如拨金属琵琶而得名琵琶溪,也说是因为小溪源头枇杷树成片,因此也叫“枇杷溪”。琵琶溪一带林木繁茂、岩峰嶙峋,溪水清亮、溪谷幽静、溪边古野,是张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
2、琵琶溪呈不对称“V”字形,局部谷地宽阔,流向变化很大,上游从三姊妹峰向北奔流直下,至中游龙凤庵突然急转,向东流去,景区主要景点有夫妻岩、九重仙阁、望郎峰、朝天观等。

3、夫妻岩以岩石为骨架,石峰为身躯,植物为毛发,由两座巨大的山峰自然形成的一对男女形象,眉眼嘴鼻都看得真切,两座山靠在一起犹如一对恩爱的夫妻互相依偎,生生世世,忠贞不渝。九重仙阁位于龙凤庵斜对面的高山之上,从远处可见山上有石屋一栋,仿佛琼楼玉宇,一旁的大轿相传是玉皇大帝出巡乘坐。由于这宫苑楼阁身处云雾高山之中,因此称为“九重仙阁”。望朗峰是一座农妇模样的石峰,据说从不同角度观看,“她”会呈现不同仪态,由天真烂漫的少女变为成熟稳重的中年妇女,再变成老态龙钟的老婆婆,就好像盼夫归来的女子,年年月月从少女变成老妇。

上虞声乐培训

上虞声乐培训

1、课程简介:课程类型:声乐一对声乐集体课适合年龄段:儿童、青少年、成人适合基础:零基础、初级、中高级每次课时长:50分钟上课教师:专业声乐教师课程亮点:一对一教学适合所有学声乐的孩子及成人,老师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天分、弱点做出及时判断,并给与适当的指导与应对,让学生学的、练得正确。声乐集体课教学带给学习者**不一样、不孤单、不枯燥的学习氛围,解决学习的孤独感,声部单一的问题,体会成就感!只有建立了成就感...[详情]

绍兴新昌旅游景点

绍兴新昌旅游景点

1、绍兴戏曲传统绵长,剧种、曲种多样,声腔、唱调丰富,剧作、剧论高超,作家、艺人辈出,是绍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。然未见旧志系统述及,因设专卷分类记之。??? 唐时,越州即有参军戏。唐元和年间(806~820),女艺人刘采春及其夫周季崇善弄“陆参军”。元微之赠刘采春诗有“选词能唱望夫歌”句。〔望夫歌〕一名〔罗唝曲〕。刘采春所唱120首,皆当时文士所作,其词为七言。今尚存〔罗唝曲〕6首。??? 南宋,主要演出诸宫调及杂剧,曲艺则数鼓词。洪迈《夷坚志》载有越地演唱诸宫调的内容。杂剧流行于越州民间,或为祭神而演。王十朋《梅溪集》有“剡之市人,以崇奉东岳为名,设盗跖以戏先圣”等语。鼓词为宋时越中主要曲艺形式。陆游有诗《小舟游近村·舍舟步归》,叙“拊鼓盲翁”说唱蔡伯喈故事的情状。其时,绍兴城乡演出活动频繁,陆游晚年回绍兴里居所写诗中,多有咏及。当时,已有本地的“村伶”,村伶还组班演出。这种演出,为不误耕作,多在夜间,极受农民欢迎。陆游诗云:“老伶头已白,相识不论年。时出随童稚,犹能习管弦。”“野寺无晨粥,村伶有夜场。”“空巷看竞渡,倒社观戏场。”??? 戏文入元,与北曲元杂剧对称而名为南戏。由余姚籍为主的“戏文子弟”以余姚方言及声腔演唱的南戏称余姚腔。余姚腔流行于江苏的常州、润州(镇江)、扬州、徐州及安徽的池州(贵池)、太平(当涂)等地。明万历十四年至二十五年(1586~1597),“绍兴梨园”、“余姚梨园”、“绍兴戏子”以余姚腔多次演出于上海豫园等地。??? 明嘉靖、隆庆年间(1522~1572),昆腔由吴中一带迅速传播到江浙各地。万历年间(1573~1620),昆腔大见流行,越中士大夫纷纷组成家班、女戏,声势颇盛。以后家班几经更迭,有的演员在脱离家班后,加入民间班社。其时,演出重视伴奏及服饰、化妆,且部分使用灯彩布景。明末,兴调腔,其时,目连戏自成一系。??? 清康熙、乾隆年间(1662~1795),乱弹起,与调腔并行,其后,鹦哥班出;咸丰、同治时(1851~1874),嵊县“落地唱书”勃起,清末衍化为小歌班,民国初发展为绍兴文戏。???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源于乱弹的绍剧及出自绍兴文戏的越剧均得到长足发展。

2、??? 明代,越地出现调腔,俗称高腔或高调。张岱《陶庵梦忆》所云之朱楚生者,即为当时之调腔戏演员。调腔流行于旧绍兴府、台州府所属各县和宁波、舟山、温州及浙西等部分区。曲牌体、唱腔有调腔、昆腔、四平,以调腔为主,并有帮腔,是绍兴地区唯一以南北曲为剧本、曲调体系的剧种。民国以降,各地的调腔演出活动渐趋减少,至1959年,新昌县成立专业高腔剧团,调腔即以“新昌高腔”之名入载典籍。

3、??? 据50年代以来采访所得,调腔可分“古戏”与“时戏”两类,剧目约有160种左右。古戏足本不多,大部为残存折子及单折短剧。??? 古戏??? 早期南戏有《琵琶记》、《白兔记》、《荆钗记》、《拜月记》、《金印记》、《连环记》等。《琵琶记》存44折;《金印记》一名《黄金印》,存19。其余诸剧,尚有多寡不一的折子存世。??? 元曲杂剧??? 《汉宫秋》存“游宫”、“饯别”2折,《北西厢》存“游寺”、“请生”、“赴宴”、“拷红”、“捷报”5折,《单刀赴会》存2折,《抱妆盒》存“抱盒”、“妆盒”2折,其文辞与《元曲选》刊本相较颇见通俗。??? 明代传奇??? 《牡丹亭》存“闹学”、“游园”、“惊梦”、“寻梦、“跌雪”、“冥判”6折,《玉簪记》存“偷诗”、“吃醋”、“秋江”、“追舟”4折。??? 民间俗本??? 有《昭君出塞》、《百花赠剑》、《雪拥蓝关》、《赐马斩颜良》、《三关斩卞》等。??? 古戏剧本,现存约30余种,大多有刊本行世。艺人根据台上表演和观众欣赏需要,另有演出本,在情节、唱词、说白等方面,多有“俗化”。如《琵琶记》插入“三战吕布”3出《西厢记·游寺》插入目连戏“下山”出中的〔皂罗袍〕及《南西厢》中红娘所唱的〔皂袍〕曲牌,并加入法聪与张珙的大量插科打诨,其曲牌、文辞、道白数量均较刊本为多。??? 时戏??? 时戏,均为清代所出传奇。清初文人所著传奇本有《渔家乐》、《一捧雪》等。此类剧本也有归入“古戏”的。??? 传奇《游龙传》、《闹宛城》、《闹九江》、《闹幽州》、《打铜旗》、《五羊山》、《五熊阵》、《铁灵关》、《凤台关》、《凤凰图》、《四元庄》、《双狮图》、《双凤钗》、《双合缘》等著者不详,现存百数十种,为新昌调腔剧目中之大宗。??? 时戏剧本多为整本,很少出演其中单折。题材多为征战杀伐或忠奸争斗,不少与乱弹剧目通;《玉蜻蜓》、《双珠凤》之类的家庭剧,内容与民间词话、宝卷相关联。??? 时戏剧本除为村塾学究及无名文人所作外,多为调腔艺人自编自演之作,故大多未被著录也极少见演于别种高腔。艺人在长期的编演实践中,逐渐形成调腔剧唱文体的套路。??? 1958年,新昌高(调)腔剧团成立后,继承传统,发掘文化遗产,更新演出剧目,创作出《三搬石门槛》、《接犁》、《古堡春雷》、《猎女嫁虎记》、《智取玉麒麟》、《李娘》、《满江红》及《黄浦江激流》、《红珊瑚》、《杜鹃山》等剧。

4、??? 新昌调腔音乐,有剧唱音乐、场面音乐两部分。??? 剧唱音乐由文(唱辞)、乐(唱腔)两者组成。??? 剧唱的文体,以曲牌为基本结构单位。今存有牌名的曲牌近300支,其中有词曲、北曲及南曲,此外尚有若干佚名曲牌。现存曲牌,与明清词曲谱对照,牌名及格律有部分不符;有的曲牌名称相符,但文体、格律不尽一致。??? 唱调??? 曲牌??? 新昌调腔曲牌分“律曲”及“俚歌”两类。??? 律曲曲牌名目可考见于词曲谱,文辞句式、句数、平仄、句韵亦与词曲谱所规范的格律相合。律曲曲牌分词曲、北曲、南曲3种。??? 词曲曲牌有《后岳传》、《汉宫秋》中所唱的〔点绛唇〕,《连环记》中所唱的〔风入松等。北曲曲牌有《双玉锁》中的〔喜迁莺〕,《游龙传》中的〔新水令〕,《一盆花》中的〔端正好〕,《四元庄》中的〔秃厮儿〕等。北曲尚有“带过曲”,如〔雁儿落带过得令〕、〔沽美酒带过太平令〕等。南曲曲牌分“单曲”、“集曲”。单曲曲牌有《双喜缘》中的〔一江风〕,《双玉配》中的〔桂枝香〕,《三婿招》中的〔忆多姣〕、〔斗黑麻〕,《八美图》中的〔秋夜月〕等。集曲曲牌有《游龙传》中的〔六么梧桐(叶)〕,《一盆花》中的〔玉山颓〕,《三招婿》中的〔金络索〕等。??? 律曲曲牌有句型、句数及结构的变化。句型变化表现为律曲曲牌中某奇言句变为偶言句,或某偶言句变为奇言句;句数变化则表现为律曲曲牌的增句或减句;结构变化为律曲曲牌的加“衮”,有“散(言)衮”、“叠衮”和“散叠衮”。??? 浙江各路高腔中,新昌调腔曲牌中的律曲较他路为多。??? 俚歌有3种情形:曲牌佚名,格律已无从考究;牌名不见于词曲谱,格律亦无考;曲牌格式与词曲谱中同名曲牌不合。俚歌曲牌大都为新昌调腔所专有专用,不若律曲曲牌可通用于南北曲类戏曲。演出中,俚歌曲牌由于常用而逐渐自成一格,致有俚歌律化的情形。俚歌曲牌,体现出新昌调腔剧唱的民间性。??? 新昌调腔是以若干支不同或相同的曲牌,次第组合而构成一折(出)乃至全剧剧唱文辞。曲牌组合,有“只曲”、“双曲”、“转”、“套”等程式。??? 只曲,无定规组合程式。双曲,一为两曲牌连用,称〔风、枪〕,如〔风入松〕、〔急三枪〕;一为“带过曲”,即在演出时,仍如单曲一只曲,如〔沽美酒带过太平令〕、〔雁儿落带过得胜令〕。转,有〔一枝花·九转〕,组合程式为〔一枝花〕连用10遍,自第二遍起为“转”,9遍共9转,一遍一“转”(字)韵。套,“时戏”中一种曲牌组合样式,现存27套41式。新昌调腔中的“套”与北曲套数不同,系据艺人编、演剧作的积习形成的“俗套”。属于“转”的〔一枝花九转〕、〔朱花儿彦〕,按艺人习惯亦归入于套。“古戏”中的北曲杂剧,亦有袭用“北曲套数”者。??? 腔句??? 新昌调腔剧唱的乐体,以腔句为其基本结构单位。一个个腔句,敷唱一句句曲文、一支支曲牌及一套、一出(折)乃至全剧的曲辞,构成为新昌调腔的剧唱。新昌调腔的腔句,由“滚”及“腔”两个部分组成。??? “滚”,为前场演员一人主唱腔句的前面部分;“腔”,为后场乐队等众人接唱腔句的后面部分。“滚”,大致有滚白、单音反复入唱、滚唱、叠滚、叠板等形态。叠板,有三言、四言、五言、六言,最多为七言的齐言句,称“叠滚”。唱腔多为片断音调的反复;若为“滚白”,则为节奏的反复。 ??? “滚”与“腔”组成腔句。腔句以“腔”为分断,一“腔”标志一腔句。腔句分3种:??? 逗腔腔句,常用于配唱文句中的“三字逗”,艺人称为“破句”。旋律不稳定,有待下一句腔的补充,形成一文句以二个腔句配唱,其中前一腔句,即为逗腔腔句。句腔腔句的腔句文句的分断相合,旋律相对稳定,是敷唱曲辞的最基本的腔句形式。顿腔腔句,常用于唱段停顿处,旋律稳定,可有重句(词)或较大的腔幅,艺人称为“三板头”。凡“四字重句”者,均为典型的顿腔腔句。顿腔腔句的运用,形成唱腔音乐中的层次。??? 新昌调腔的剧唱特点为徒歌清唱、众人接腔。众人接腔分为后场帮唱和后场接唱两种。后场帮唱即由后场人员帮着前场演员同唱“腔”的部分;后场接唱即由后场人员接唱,前场演员不再唱“腔”的部分。在后场帮唱或接唱中,后场人员按一定顺序分层帮、接。这是新昌调腔众人接唱的一大特点。顺序为先由鼓师带领帮、接,次由掌小锣者随同帮、接,终由众后帮、接。除分层帮、接外,间有一齐帮、接。??? 某些腔句形成习惯性的连用组合,构成腔句组。新昌调腔的众多腔句,大致可归纳为五六个腔句组,每个腔句组都具有完整的配唱功能。一个腔句组可配唱任何南北曲及俗化曲牌(包括“俗套”),且可异曲同腔、同曲异腔。新昌调腔中的北曲套数,仅具文体上的意义,其曲腔与一般南曲曲腔无原则差异。??? 新昌调腔中,以笛、板胡等丝竹乐器伴奏的调腔曲腔,称为“四平”。“四平”以戏为凭,仅存《玉簪记·秋江》等数出。??? 乐队??? 新昌调腔的场面音乐包括丝竹、吹打牌子及锣鼓,用以配合场上演员唱做念打。乐队由6人组成,称“六师”,即鼓师、小锣师、正吹、副吹、五后场、六后场,另有打大锣者1人,兼任杂务,不在“六师”之列。60年代以来,新昌调腔普遍加丝竹乐器伴奏,并于唱腔中加入过门音乐。新昌调腔向无乐谱,以口传心授为传习方法。在艺人的手抄曲本中,有用“蚓号”以提示演唱。“蚓号”有两类:一类提示做腔,包括旋律的相应趋向、重词重句、锣鼓等;另一类提示板拍。

张云霞越剧表演艺术家

1、王杏花(1917~1999),新昌县城西郊蟠龙村(今属七星街道)人,父母务农,早期越剧著名旦角演员,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民主同盟盟员。与施银花、赵瑞花、姚水娟并称“三花一娟”。

2、1931年,14岁入刘香桂、刘香贤兄弟俩创办于黄泽(今属嵊州市)的越新舞台女子科班学艺,工青衣、闺门旦。进科即学演《双珠凤》、《庵堂认母》、《琵琶记》等戏。1931年底到上海,演出剧目有《双龙会》、《绣鸳鸯》、《琵琶记》、《倭袍》等。在沪期间,向一京班师傅学习京剧中的花枪、大刀对枪等把子功夫。一年后独去杭州,陆续在好几个班子里客串。

3、1933年春,先和著名男班旦角演员琴素娥(原名岑刚,此属艺名,发展史一律称琴素娥)合演《白蛇传》,后与马樟花合演《红鬃烈马》。因多次借助京剧演技和化装,艺术长进较快而一举扬名。同年夏,二赴上海,应永乐茶楼老板倪杏生邀请挂牌主演《盘夫》、《龙凤锁》、《碧玉簪》等剧。10月16日,又应叙乐茶楼老板之邀,与屠杏花、小白玉梅、徐玉兰等合演《拣茶叶》、《送凤冠》、《梁祝》、《大堂会》、《武家坡》等剧目。以后重返杭州演出。

4、1936年秋,搭“四季春”班进上海老闸大戏院演出。同年,还和袁雪芬、钱妙花等在高亭唱片公司灌制唱片,唱段为《志贞哭图》,这是女子绍兴文戏所灌的第一张唱片,为女班灌制出版唱片开了先河。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,辗转沪、杭各地,先后与屠杏花、竺素娥、王文娟等同台演出《秦雪梅训子》、《叶香盗印》、《玉堂春》、《孟丽君》、《沉香扇》、《二度梅》等传统剧目,还演出特地请人编写的《马革裹尸》、《窦娥冤》、《双玉蝉》等新戏。在艺术上不断求新图变,曾在服装、化装、表演、剧本诸方面作过不少变革尝试。尤其是对剧本要求甚严,力求唱词韵脚整齐、文辞雅洁、雅俗共赏,并尽力剔除糟粕,取其精华,有“先进名旦”之誉。其拿手戏《秦雪梅训子》,由北海唱片公司灌成唱片4面。30年代走红上海,与施银花、赵瑞花一起并誉为绍兴女子文戏“三花”,驰名江、浙、沪。1949年以后,积极参加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和救济安徽灾民义演,一天三场,不辞辛苦。1953年,参加由越剧老演员组织的振奋越剧团,担任主要演员兼业务团长,领导发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,在大众剧场首演了《沉香扇》。

4行5字的古诗

1、仪凤中,有儒生柳毅者,应举下第,将还湘滨。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,遂往告别。至六七里,鸟起马惊,疾逸道左。又六七里,乃止。见有妇人,牧羊于道畔。毅怪视之,乃殊色也。然而蛾脸不舒,巾袖无光,凝听翔立,若有所伺。毅诘之曰:“子何苦而自辱如是?”妇始楚而谢,终泣而对曰:“贱妾不幸,今日见辱问于长者。然而恨贯肌骨,亦何能愧避?幸一闻焉。妾,洞庭龙君小女也。父母配嫁泾川次子,而夫婿乐逸,为婢仆所惑,日以厌薄。既而将诉于舅姑,舅姑爱其子,不能御。迨诉频切,又得罪舅姑。舅姑毁黜以至此。”言讫,歔欷流涕,悲不自胜。又曰:“洞庭于兹,相远不知其几多也?长天茫茫,信耗莫通。心目断尽,无所知哀。闻君将还吴,密通洞庭。或以尺书寄托侍者,未卜将以为可乎?”毅曰:“吾义夫也。闻子之说,气血俱动,恨无毛羽,不能奋飞,是何可否之谓乎!然而洞庭深水也。吾行尘间,宁可致意耶?惟恐道途显晦,不相通达,致负诚托,又乖恳愿。子有何术可导我邪?”女悲泣且谢,曰:“负载珍重,不复言矣。脱获回耗,虽死必谢。君不许,何敢言。既许而问,则洞庭之与京邑,不足为异也。”毅请闻之。女曰:“洞庭之阴,有大橘树焉,乡人谓之‘社橘’。君当解去兹带,束以他物。叩树三发,当有应者。因而随之,无有碍矣。幸君子书叙之外,悉以心诚之话倚托,千万无渝!”毅曰:“敬闻命矣。”女遂于襦间解书,再拜以进。东望愁泣,若不自胜。毅深为之戚,乃致书囊中,因复谓曰:“吾不知子之牧羊,何所用哉?神岂宰杀乎?”女曰:“非羊也,雨工也。”“何为雨工?”曰:“雷霆之类也。”毅顾视之,则皆矫顾怒步,饮龁甚异,而大小毛角,则无别羊焉。毅又曰:“吾为使者,他日归洞庭,幸勿相避。”女曰:“宁止不避,当如亲戚耳。”语竟,引别东去。不数十步,回望女与羊,俱亡所见矣。

2、其夕,至邑而别其友,月余到乡,还家,乃访友于洞庭。洞庭之阴,果有社橘。遂易带向树,三击而止。俄有武夫出于波问,再拜请曰:“贵客将自何所至也?”毅不告其实,曰:“走谒大王耳。”武夫揭水止路,引毅以进。谓毅曰:“当闭目,数息可达矣。”毅如其言,遂至其宫。始见台阁相向,门户千万,奇草珍木,无所不有.夫乃止毅,停于大室之隅,曰:“客当居此以俟焉。”毅曰:“此何所也?”夫曰:“此灵虚殿也。”谛视之,则人间珍宝毕尽于此。柱以白璧,砌以青玉,床以珊瑚,帘以水精,雕琉璃于翠楣,饰琥珀于虹栋。奇秀深杳,不可殚言。然而王久不至。毅谓夫曰:“洞庭君安在哉?”曰:“吾君方幸玄珠阁,与太阳道士讲《火经》,少选当毕。”毅曰:“何谓《火经》?”夫曰:“吾君,龙也。龙以水为神,举一滴可包陵谷。道士,乃人也。人以火为神圣,发一灯可燎阿房。然而灵用不同,玄化各异。太阳道士精于人理,吾君邀以听焉。”语毕而宫门辟,景从云合,而见一人,披紫衣,执青玉。夫跃曰:“此吾君也!”乃至前以告之。

3、君望毅而问曰:“岂非人间之人乎?”对曰:“然。”毅而设拜,君亦拜,命坐于灵虚之下。谓毅曰:“水府幽深,寡人暗昧,夫子不远千里,将有为乎?”毅曰:“毅,大王之乡人也。长于楚,游学于秦。昨下第,闲驱泾水右涘,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,风鬟雨鬓,所不忍睹。毅因诘之,谓毅曰:‘为夫婿所薄,舅姑不念,以至于此’。悲泗淋漓,诚怛人心。遂托书于毅。毅许之,今以至此。”因取书进之。洞庭君览毕,以袖掩面而泣曰:“老父之罪,不能鉴听,坐贻聋瞽,使闺窗孺弱,远罹构害。公,乃陌上人也,而能急之。幸被齿发,何敢负德!”词毕,又哀咤良久。左右皆流涕。时有宦人密侍君者,君以书授之,令达宫中。须臾,宫中皆恸哭。君惊,谓左右曰:“疾告宫中,无使有声,恐钱塘所知。”毅曰:“钱塘,何人也?”曰:“寡人之爱弟,昔为钱塘长,今则致政矣。”毅曰:“何故不使知?”曰:“以其勇过人耳。昔尧遭洪水九年者,乃此子一怒也。近与天将失意,塞其五山。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,遂宽其同气之罪。然犹縻系于此,故钱塘之人日日候焉。”语未毕,而大声忽发,天拆地裂。宫殿摆簸,云烟沸涌。俄有赤龙长千余尺,电目血舌,朱鳞火鬣,项掣金锁,锁牵玉柱。千雷万霆,激绕其身,霰雪雨雹,一时皆下。乃擘青天而飞去。毅恐蹶仆地。君亲起持之曰:“无惧,固无害。”毅良久稍安,乃获自定。因告辞曰:“愿得生归,以避复来。”君曰:“必不如此。其去则然,其来则不然,幸为少尽缱绻。”因命酌互举,以款人事。

4、俄而祥风庆云,融融恰怡,幢节玲珑,箫韶以随。红妆千万,笑语熙熙。中有一人,自然蛾眉,明珰满身,绡縠参差。迫而视之,乃前寄辞者。然若喜若悲,零泪如丝。须臾,红烟蔽其左,紫气舒其右,香气环旋,入于宫中。君笑谓毅曰:“泾水之囚人至矣。”君乃辞归宫中。须臾,又闻怨苦,久而不已。有顷,君复出,与毅饮食。又有一人,披紫裳,执青玉,貌耸神溢,立于君左。君谓毅曰:“此钱塘也。”毅起,趋拜之。钱塘亦尽礼相接,谓毅曰:“女侄不幸,为顽童所辱。赖明君子信义昭彰,致达远冤。不然者,是为泾陵之土矣。飨德怀恩,词不悉心。”毅撝退辞谢,俯仰唯唯。回告兄曰:“向者辰发灵虚,巳至泾阳,午战于彼,未还于此。中间驰至九天,以告上帝。帝知其冤,而宥其失。前所谴责,因而获免。然而刚肠激发,不遑辞候,惊扰宫中,复忤宾客。愧惕惭惧,不知所失。”因退而再拜。君曰:“所杀几何?”曰:“六十万。”“伤稼乎?”曰:“八百里。”无情郎安在?”曰:“食之矣。”君怃然曰:“顽童之为是心也,诚不可忍,然汝亦太草草。赖上帝显圣,谅其至冤。不然者,吾何辞焉?从此以去,勿复如是。”钱塘君复再拜。是夕,遂宿毅于凝光殿。
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
本文标签:??  中的  演出  绍兴

<< 上一篇 下一篇 >>

  • 评论(
  • 赞助本站

赞助可口艺考网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
相关文章

随机文章

标签列表

最近发表

    热门文章 | 最新文章 | 随机文章

最新留言

首页 艺考知识 院校

Powered 可口艺考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:粤ICP备2022136924号-4 统计代码

全站搜索